秦淮河的自白_ 魏莱_麦田格素材库
全国咨询热线:400-0731-880

秦淮河的自白

作者: 魏莱  |  年级: 小学六年级  |  时间:2021-08-28  |  字数统计:1964

本文选自麦田读书,作者为麦田格 魏莱,指导老师为莫阳

红尘万丈,茫茫人海,竟还是自己的来处。

——题记

我是秦淮河,怀抱着金陵,已不知奔涌流浪了多久。我见证了上下五千年不知多少个朝代的兴盛衰亡,不知见过多少人伫立于河畔,感叹红尘与时光。

我见过王凝之与谢道韫的婚礼,一个从小作出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的才女,却嫁与琅琊家最过平庸的王凝之,不免哗然。我亦见证了王谢的衰落,旧时堂前燕,已然飞入百姓家。

我记得风华绝代的秦淮八艳,我见过不输男儿的柳如是,感叹过李香君的贞洁;流连于陈圆圆的倾城之色;沉醉于董小宛的浪漫诗情;感动于卞玉京的情缘曲折;惊叹于顾横波的貌美如花;欣喜于寇白门的一身侠气;亦欣赏着马湘兰的兰之幽香。只是……清兵南下,容颜也渐老。美貌虽为过往传奇,才情却永未消逝。面对国破家亡的变化,她们甚至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士大夫和世家公子更有气节。

我亦经历过金陵的大小战乱。倭寇踏过荒草,太阳旗越过民房。一时之间,血流成河。那一段时日,我听见凄切的号叫与萧索的风一并传来,骇人至极。我无法平静,三十万人被杀害。三十万,几千年来,我经历与见证了不知多少次战役,却从未听说过如此残忍之事。那个冬天,奇冷。

我,流淌了千年,流过王谢堂前,流出江南贡院,亦流过珠市旧巷。我明白,风华终将在烟水间变得轻薄,渐行渐远。但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一切,皆未老去,老去的,不过是起承转合的故事罢了。

文章来自麦田读书,未经允许转载必究!

灯笼,在檐下轻轻摇曳;小船,在河水中缓缓移动。印象中的秦淮河,总是带有繁华安乐。小作者巧妙换了一个角度,从秦淮河的视角出发,不仅仅看到了周边的繁华,更看到了繁华落尽的萧索与叹息。置身于滚滚历史,秦淮河会见证更多,而文中那淡看烟水,从容处世的态度最是大气、难得。

指导老师:莫阳
点评时间:2021-08-28
所属话题:秦淮河
我要评论《秦淮河的自白》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文章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Copyright ©Maitiange  湖南省麦田格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湘ICP备180055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