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选自麦田读书,作者为麦田格 王晶,指导老师为
我从小生活的那条胡同里有一家炒货铺,走在胡同里老远就闻到炒瓜子,炒花生的香味,小铺中的她总是一刻不停地劳作。那时的我四五岁大,总是循着炒货的味道,来到老板娘跟前,她似乎格外地喜欢我,每次见到我,总会乐呵呵地抓一把瓜子给我吃。“呀!小家伙又来啦!姐姐呢?”她伸手捞一大把瓜子塞入我手中。“姐姐还没放学,谢谢阿姨!”印象里的她总是笑眯眯的,个子不高,肩背宽厚,手臂粗壮,皮肤黝黑,生着些雀斑,时时刻刻都穿着件围裙,俨然一副农村妇人模样。我坐在炒货铺,嗑着瓜子等姐姐放学,有时会把瓜子壳弄得满地都是,但老板娘从来不训斥我,她只会弯着食指敲一下我的额头:“真拿你没办法。”我吃痛地捂住额头,笑嘻嘻地看着她,她总是拿着扫帚把瓜子壳扫到一处,接着又去忙店铺里的事。等到姐姐放学了,我们一起回家。而老板娘每次都会给姐姐一包五香味的花生:“你俩分着吃啊!”回家的路上,自然多了不少乐趣。
母亲喜欢和她聊天,柴米油盐,天南海北,什么都扯。母亲牵着我的手去买炒货,快过年了,买炒货的人不少,她在店里忙着,额前的碎发散落下来,却无暇顾及。母亲买了炒货也进店帮忙,好不容易忙完一阵子,得以休息一会儿,俩人就坐在木椅上闲谈。
“过年了就是忙啊,今年还不回家?”母亲嗑着瓜子。
“唉,算了,过年这一阵子赚得多,回家一家四口的车票太贵了,等我再攒攒吧,多赚点总是好的。”
那时我不懂事,但我记得她脸上是淡淡的无奈的笑容,我不能体会她的情感,但她的双眸是我从未见过的黯然,那历经沧桑的眸子还有一份柔情,或许是对家乡的思念罢。“老板,来三斤瓜子。”她并未沉溺于忧愁的情绪,轻笑一声,起身去忙碌了。
老板娘有一儿一女,女孩大些,我和姐姐与这姐弟俩是铁打的朋友。小胡同里有一棵老树,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种的,但它硬挺粗壮的树枝勾起了孩子们爬上爬下的心思。阳光正好,照在身上暖暖的,巷子里的小猫“喵喵”地叫两声,舔舐爪子又打两个滚,老树的新叶在春风里无知无觉的飘着荡着。我叫老板娘的儿子“铁头”,因为他头硬,不怕打。四个孩子在树上谈天说地,其实聊的也无非就是熊大熊二又打败了光头强,灰太狼要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羊肉。到了中午,就该回家了,铁头是最皮的,下树花招多,可这一次只听到“嘶啦”—声,铁头的新衣服被树枝划破。一路上没有人说话,到了炒货铺,果不其然,老板娘紧皱着眉,“我才给你买的新衣服,你第二天就给我划了,我让你皮,让你皮。”说着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在铁头脑袋上,他有一个铁头但还是疼得哇哇大哭,我和姐姐没敢再看下去,跑掉了。
傍晚,天空被一把火点燃了,晚霞轻柔,我来炒货铺找铁头,却看到老板娘眯缝着眼,穿针引线,一针一线地缝着那身衣服,我本是来安慰铁头的,但现在,我想那亲手缝补的衣服当是最好的安慰。
后来,我们从胡同中搬走,再回去时炒货铺早已不在,不知道铁头的成绩好不好?他又上了哪所初中?老板娘还在卖炒货吗?这些我都不知道,但我知道卖炒货的她一定会幸福。
文章来自麦田读书,未经允许转载必究!文章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
小作者的作品情感真挚,平淡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种种生活里的小温馨,写出了老板娘的慈爱、勤劳、艰辛和善良,也写出了平凡生活里的幸福和小无奈。这篇作品的优点在于人物刻画比较细致,不管是外貌还是语言动作方面,都生动地刻画出了老板娘的特点;小问题在于作品比较平淡,没有任何起伏的波动,没有体现出老板娘的变化以及生活的变化来,文章不够饱满,还是需要加强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