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选自麦田读书,作者为麦田格 喻文博,指导老师为黄其
月亮恰如一弯月河,倾泻光的河流,游啊游,游下人间的每一条河。
现在人能看到什么月?即使偶尔瞧几眼,虚假地说一句:“真美啊!”又不理了,基本无人观赏。又低下头在匆匆行走,真是像那生锈的战弓,被人丢在野外,任他风吹雨打,最终化作铁水流向地底。
十五的月亮最是美,白丸般地流泻下来。你会想到,几百几千甚至是几万年前,同一个时间,是否也会有人坐在溪边,坐道边,坐院中,坐楼上,望着这同一轮明月啊!王建苑中上皎白如丝般的月光,长安城中镜里如长河般的月光,江面上依旧春风满面的月光,都望着的是同一轮月亮吗?那,这月光,这月亮是否回应人们的期盼呢?
夏夜里,我常坐老家屋边小溪,又望见了那一轮月亮。它明皎地流下来,流到溪上来。一种朦胧,苦但清新的味道传来,轻轻流进鼻腔,流进血管,流进静脉,充盈着我。
水流急了,月河水被冲散了。我盯着那几团月河,恍然大悟,这溪水宛如现在的人们,只顾向前跑,努力跑,不顾一切地跑,冲淡了时间,冲晕了美景,更冲浊了月亮。月河忽地消失了,抬头看,原来是乌云遮住了月河。黑影中,不失半分皎白,月亮若隐若现。仿佛是在与黑夜作斗争。许是人走茶凉罢,乌云永久占领了天空。
凉风袭来,恰是月河的呻吟,我凝视着溪水,半晕展开,鱼儿无趣地回深洞里了。
文章来自麦田读书,未经允许转载必究!文章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
文博的表达,总让我想起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,有景,有情,亦有哲思。但是这份思考表达得很含蓄,就像那只感觉到“无趣”的鱼,它想要说的,你懂了吗?